黄梅戏传统剧目 | 傩戏剧目 | 傩舞剧目

0566-2022541
服务咨询电话
+
大型古装黄梅戏《烟雨杏花村》
来源:池州市黄梅戏剧院 | 作者:池州市黄梅戏剧院 | 发布时间: 3527天前 | 7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为了遵循市委、市政府文化名市战略,响应《关于进一步加快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的决议》,打造中国杏花村最具价值的文化旅游品牌。


第七届中国(安庆)黄梅戏艺术节参演剧目

  为了遵循市委、市政府文化名市战略,响应《关于进一步加快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的决议》,打造中国杏花村最具价值的文化旅游品牌。我团在市委,市政府的关心下,在市委宣传部,市文广新局的指导下。筹划投排了大型古装创作黄梅戏《烟雨杏花村》。在历时2个多月的艰苦创作投排中,全团上下齐心协力,共同的完成了该剧的投排工作。于9月22日、24日,在秋浦影剧院分别组织了该剧的彩排及公演。于10月2日,赴安庆参加第七届中国(安庆)黄梅戏艺术节展演,此次展演取得了圆满成功。演出现场座无虚席。精彩的演出博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叫好声。10月3日上午10时,第七届中国(安庆)黄梅戏艺术节组委会就该剧举行了评论会。现场专家对剧目《烟雨杏花村》进行了细心“把脉”。评论会上,专家评委们对我团的综合实力及演员的表现能力给予了高度好评。专家表示,该剧舞台台风严谨,演员表现大气,舞美非常漂亮。用舞台艺术语言复原历史故事的剧本内容值得赞赏。国家一级编剧沈虹光说:“把当地历史人物的故事写进剧本,对当地人民和后人是一种传承,是非常值得做的”。专家们指出:希望回去后能继续抓好这部戏,把这个珍贵的题材打磨成好看、耐看的黄梅戏舞台剧。

  目前,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,面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区建设的发展新机遇,加快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,打响“杏花村”金字招牌,建设高品质景区,暨是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1号议案的具体要求,也是池州人民的共同心愿和“三区”大发展的重要载体。杏花村是池州的品牌,更是中国的一张名片。重现杏花村美景,是池州人梦寐以求的梦想。我们将把该剧目打磨成精品,争取与杏花村旅游区管委会取得合作,将该剧列为杏花村旅游区定点演出剧目,让更多的人更加了解“天下第一诗村”的诗风神韵。


大型古装黄梅戏《烟雨杏花村》故事背景

  晚唐诗人杜牧,字牧之,生于宰相之家,名门望族,太和二年进士,历任御史、比部员外郎。他自幼聪明好学,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。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与古文家。 其七言诗清丽生动,独树一帜,鹤立于诗人浪涌的唐代,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;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”一首富含意蕴深长的《清明》 诗,名播四海,名传千古。其《阿房宫赋》成为千古名篇,陶醉了数以千万计的文人学士,折服了无数贤明君主。

  杜牧不但诗文出众,军事方面也有才能。杜牧青年时代,即怀有远大理想,立志做一番擎天立地的事业。那时,正是唐王朝经安史之乱,逐步走下坡路,土地日益集 中,征敛加重,民生困苦,加之宦官擅权,宗派斗争,藩镇跋扈,异族侵掠等,国家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。杜牧的抱负,即是挽救颓势,重振大唐雄风。他认为藩镇 的跋扈,引起内战不息,边防空虚,招致吐蕃上层奴隶主的乘机扩张,是当时国家最为迫切,也是最根本的两个顽症。治疗顽症,要下猛剂,即用战争来解决。因 此,杜牧积极学习和钻研军事。他写了《罪言》《战论》《守论》等一批很有见地的军事论文,并精心注释了《孙子》。他提出对藩镇的战略与策略,严肃批批判某 些执政大臣对叛乱的姑息态度。他原想有家族的巨大影响及个人的才华,加上这些好的意见,一定会被当政者重视,以期在军事方面,施展所学。

  然而,他的思想与腐朽的朝廷格格不入。他在进士、制科双捷后,并未受到当局的特别重用,而是在江西、宣城、扬州观察等府作幕僚,长达十年之久。这不能不使 他的意志逐渐消磨,虽然一度回朝为监察御史,不久即分司东都,等同闲职。在此期间,朝中发生了“甘露之变”宰相以下朝臣及无辜者数千人,惨遭宦官集团杀 害。杜牧因在洛阳,虽幸免于难,但朝廷内部斗争的残酷性,使他触目惊心,对他心目中的事业,无异是个沉重打击。

   十年幕府,杜牧与之交好的主要有三个人,一是同年李方玄,一个是比他年轻的韩绰。李方玄,字景业,此公不擅文学,专心于吏治学问,素有“能吏”之称。杜牧在私交场合经常说:恩师给了他致仕的台阶,方玄给了他致仕的资本。

   由于朝廷昏庸和牛僧孺、李德裕党阀之争,杜牧和李方玄虽满怀报国之心,却不能得到重用。他们都是牛僧孺的门生,牛僧孺政治失意,出任淮南节度使,李德裕当 了宰相,杜牧和李方玄也被排挤离开京城。会昌元年七月李方玄出任池州刺史,昌二年杜牧出为黄州刺史。两人经常书信往来。李方玄给杜牧的信总是辞情恳挚。对 杜牧所规戒劝勉,正如杜牧说:“辞意纤悉,勉我自强。笔我性情,补短裁长。一函每发,沈忧并忘。”

   杜牧忧国忧民,并不以自己是牛僧孺的门生而对抗李德裕。会昌二年(842),杜牧出任黄州刺史,国家发生两件事,可以 清楚的看出他心中闪耀的光华。一件是,泽潞节度使刘从谏死,其侄刘稹私自袭职,抗拒朝命。宰相李德裕反对姑息,主张用兵,与杜牧的一贯思想吻合。杜牧极为 振奋,上书献平叛策略。李德裕平泽潞,基本上采用了杜牧的策略,并取得成功。另一件是,唐北境受到回鹘统治者的骚扰与劫掠,杜牧又主动建议,避开秋高马肥 作战,于仲夏发幽州、并州骑兵及酒泉兵,出其不意,予以打击,也得到李德裕的赏识。杜牧多么希望能得到李德裕的引荐,到中枢报效,大显身手,以实现振兴国 家之志。但李德裕对此,却表现冷淡。他为何没有重用杜牧?可能还是觉得他是牛僧孺的人吧。

   会昌四年(公元844年),当杜牧正期待召回朝廷重用的时候,恩师牛僧孺以交结泽潞(今山西长洽)叛藩的罪名,贬为循州(今广东惠州)长史;好友李方玄也突然遭遇罢官。会昌四年九月(公元844年9月),杜牧接任池州刺史。带着对朝廷腐败、对上层、对前景的失望,对恩师、好友遭遇的不平,杜牧心情沮丧的来到池州。

   所以,古今学者认为他的《清明》诗,就是抒发他此时的心情,“路上行人欲断魂”,那个“欲断魂”的行人,正是写他自己。


大型古装黄梅戏《烟雨杏花村》剧情简介

   唐会昌四年(公元844年),杜牧的恩师牛僧孺罪贬循州(今广东惠州)长史,至交好友李方玄(前池州刺史)也因罪罢 官。杜牧从黄州迁贬池州,接任好友之职。上任之初,奸吏架空杜牧,下属阳奉阴违,使他无法作为。百姓也听信奸吏离间,误以为新刺史赶走了他们爱戴的清官。 杜牧如同一只孤雁,他痛苦,没有人理解他的才华抱负;他困惑,光明磊落的好友,为何获罪罢官?

   清明时节雨纷纷,杜牧愁肠百结,忧郁欲断魂,觅酒解愁闷,发现杏花村。抑闷醉酒,十分伤人,加上风寒,杜牧病得不轻,归途昏倒茶田岭下。幸遇卖茶女,用她家特制的名茶一盅恋,解了杜牧之危。杜牧发现茶亭内有好友亲笔题辞,他想追问,却被下属接回郡府。

   杜牧一直觉得好友罢官之事有蹊跷,欲拜访茶女,探问渊源。谁知茶田岭上,人去亭空。正在困惑无助之时,一封神秘信件,指引迷津,杜牧不但救回身落陷阱的茶女,并且获知前任刺史李方玄罢官真相。他决定上书,弹劾奸史,为廉吏、能吏李方玄雪冤。

   奸史倚仗自己是相爷李德裕亲信,软硬兼施,引诱胁迫杜牧与他同流合污。

   是奋力铲除邪恶,为好友伸张正义?还是与奸吏同流合污,谋取向他招手的高官厚禄?杜牧做出了选择,这一选择,使他失去了李德裕的信任,但使他得到了百姓的爱戴,更使他名留尽善尽美的杏花村……

池州烟雨杏花村大单页 正面

池州烟雨杏花村大单页 反面